我猜昨晚很多人睡不着。
因为银保监突然来了这么一则通知:
这通知,搞得人心惶惶。
要求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下架…
那已经买了的怎么办,以后能兑现吗?
还没买的,还能入手吗?怕不是个坑…
秋阳懂你,这不马上来解读了(爽约了我家妹妹去爬山呀)。
大白话讲一下背景,其实逻辑是因为市场利率低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水平也跟着下降,所以未来要实现合同约定的收益率,对保险公司来说也是有难度的。
保险公司不是说随便搞个产品,约定一个不错的利率,就可以拿出去卖了。预定利率是否合理?开发该产品的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实现这个收益?收回来的资金打算放在哪个渠道投资?投资品高风险和低风险的产品占比合理吗?
10月份的时候,就有三十多款产品因为不符合规定,备案不通过。
而这一次,银保监发现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有各种猫腻。
第一,是发现了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和小康人寿合计4款产品,设计过于激进。于是,这4款,当即停售,毫无缓冲时间。
第二,担心别家也激进,避免未来擦屁股,于是监管要求保险公司自查。发现有问题的,全部都得最晚在12月5日前全面停售。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3、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另外一个事情是,监管在产品核查的过程中,发现有24家保险公司存在产品设计问题、产品条款表述问题、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就是不管是老百姓口中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榜上有名。
比如大公司如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招商仁和人寿…比如小公司如弘康人寿、渤海人寿、小康人寿、瑞华健康…
ok,不管大小,监管的态度是一样的,一碗水端平,不偏心吧。除此以外,对于2023年保险公司开门红产品,监管也表明了态度:
所以,清醒点,买之前务必了解清楚产品的保障责任、收益等情况。我知道此刻你肯定很着急,自己买的保险公司产品,榜上有名,浑身焦灼。在我们国家,做点什么事,一定要读懂政策,吃透政策,才能少走弯路。也就是说你之前已经买了的产品,不管是在售的还是停售的,只要投保成功,就能按照合同约定兑现保障。你可能想问,像之前买的弘康人寿金玉满堂增额终身寿,几十年后,真的可以兑现收益承诺吗?
监管这次也明确说了:做好已销售保单的服务保障工作 ↓
包括瑞华健康的颐悦无忧护理险、弘康人寿的金玉满堂增额寿、长城人寿的金满意足2号增额寿、昆仑健康的增多多3号护理险。第二,今天起至2022年12月5日之间,看中的产品,可以入手吗?是的,监管要求各家保险公司自查,涉及到开头提到的3大问题的,最晚需于12月5日报送停售。
你会发现,其实监管没有一刀切,给了保险公司缓冲的时间。先不管产品是否涉及3大问题,只要它在售,代表可以买。事前预防:监管要求保险公司每个季度披露偿付报告、定期自查在售产品等措施。所以,我感到安全感十足,也更有底气推荐高性价比的产品给到大家。1998年预定利率8.8%叫停
2019年预定利率4.025%叫停
现在预定利率3.5%正在逐步叫停
大家应该也有感觉,未来的产品收益,大概率不如现在的了。
未来增额寿的减保规则,也会更加严格,增加限制,不让随时减保了。
所以,高收益的产品会逐步下架,之后上线的,收益大概率不如现在。目前秋阳比较看好的三款产品是昆仑健康的增多多3号、国联人寿的康乾1号·益利多青春版、以及招商仁和人寿的金盈卫。
收益属于第一梯队,最高达到3.497%,减保也算灵活。我感觉,之后也会下架了,所以想要抓住这波行情的,可以冲。
反正,每一个买了增额寿的朋友,我没听见过后悔买的,但后悔买少的,却每天都有听说第三,一家保险公司破产,银保监可以兜底,也兜得起,那万一多家保险公司都破产,大暴雷呢?但,监管那么严格,不正是为了避免多家保险公司破产这种大暴雷吗…就是需要杜绝保险公司暴雷,所以才要保险公司自查,才让不合要求的产品停售。
监管操作到位了,就不会落到多家保险公司破产暴雷的局面啦~
对比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偿二代监管体系,是最最最严格的。
开门红产品基本上都是带有理财属性的保险产品,如定期年金搭配一个万能账户或增额终身寿。那定期年金的收益如何?万能账户的保底收益如何?提取和追加是否要收手续费?增额终身寿的实际回报率多少?加保和减保规则如何?我要做的,就是利用我的保险知识,给大家做好政策解读和投保建议。让大家安心踏实,有机会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