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读者给我留言:
“秋阳老师,好气啊!我因为长得壮被拒保了。”
“其实我身体很健康,医生都说没事的,保险公司咋就歧视我呢”
十分理解这位朋友的郁闷心情,类似的“控诉”我听过不少:
小小的乳腺结节、尿酸高了点、血压高了点……
医生都很淡定说不用管,一去买保险就这不行那不行,还有没有天理了!
大家纳闷的是,保险公司敢说自己比医生专业吗,凭什么阻止我们买保险?
投保不顺利,问题通常出在买保险的第一步:做健康告知。(>>不懂怎么做的点这里)
健康告知内容部分展示
如果你对健康告知中的问题属于“全否”,就能马上买保险。
如果触及部分问题,就要选择“部分是”,然后就要进入“核保”再说了。
什么是核保呢?就是保险公司来给你的健康进行风险评估。
就像结婚一样,买保险在事前也是要互相了解清楚的,毕竟可能要相处几十年呢。
常见的核保方式有两种:智能核保和人工核保。
智能核保比较方便快捷,只要回答几个具体的问题,就能马上得出结论。
人工核保相对复杂些,你要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给保险公司,由核保员分析做决定。
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产生五种结果:
正常投保,意味着你是保险公司的完美对象,会被称为“标准体”。
保险的大门完全为你敞开,你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去。
加费承保和除外承保,就是说你不够健康,只能算作“次标准体”。
如果你多付一点钱,或少享受一些保障,也能让你走个侧门。
延期承保和拒绝承保,这就有点惨,你只能吃个闭门羹了。
搞明白保险公司是怎么评估我们的之后,你肯定还是奇怪:
人是同一个人,怎么有时候医生说没事,保险公司就说有事呢?
专业地说,这是临床医学和保险医学的区别。
通俗地讲,你可以理解为年轻人找对象和父母帮挑对象的区别。
医生治病就像年轻人找对象,考虑的是当下相处,他主要是根据临床经验判断:
你的病情对近期生活是否有影响?有没有必要马上治疗?
比如开头那位读者,仅仅是体重超标,身体各部件还正常运作着,医生就可以说他是健康的。
反正现在找不出什么病来,也就没什么要治的,当然可以说他“没事”。
而保险公司挑客户就像父母帮挑对象,重点看未来的长期相处,考虑的是:
你的小状况以后会不会演变成大问题?概率有多高?保险公司是否承受得来?
比如有的人仅仅是携带了乙肝病毒,身体各方面目前还算正常。
但保险公司也有理由认定他未来患上肝癌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就可能除外承保。
不同人风险不同,保险公司赔付的概率就不同,所以区分对待也是合理的。
这么一看,其实谁都没有错,是视角不同导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虽然是有理,但核保结论毕竟是保险公司说了算,保险公司会不会乱加费或除外?
和临床医学一样,保险医学也是一门专业的学科。
它是将医学理论和保险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医学,会通过科学测算各种事故、疾病、死亡的发生率,来为保险公司经营提供依据。
核保尺度的把握,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扛得住风险,是否能稳定经营。
所以,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还真当不了核保员,核保背后会有相应的科学理论支撑。
不过不同的保险公司,核保尺度确实是不太一样的,有松有紧。
我整理了一份常见疾病的核保结论,大家可以适当参考一下:
身体有异常的朋友,可以先了解下核保结论再去买保险。
那如果看到自己可能被拒保,会不会有些慌?
也不用太害怕,下面我再讲讲解决办法。
要想在五种核保结论中拿到比较好的结果,我们有几种办法:
1.如实告知
没错,健康告知最重要,如实告知的原则更是要遵守。
还是和结婚一个道理。对方提出的问题,婚前一定要如实告知。
不然等到婚后被揭穿,再离婚,损失就大了。
2.多家投保,择优选择
正所谓“东窗不亮西窗亮”,不管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没必要吊在一棵树上。
选择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操作,看看哪家核保结论最好,就选哪家。
3.治疗或调养后提高核保结论
这次考试不及格,回家埋头学一学,下次就有可能考好。
如果你身上明显有很可能被拒保的疾病,可以先治疗或调养再投保。
比如乳腺结节已经手术切除且确诊为良性,就有可能获得标体承保的机会。
4.抓住保险公司放宽核保的机会
在某些特殊时期,保险公司也会搞搞促销活动。
比如达尔文6号就在今年6月份时,对高血压、高尿酸等8种疾病放宽了投保要求。
很多人就像捡漏一样,抓住了这个机会。
那怎么知道保公司啥时候会“放水”呢?
关注我就好啦,收到风我会告诉大家的。
最后哔哔几句。
保险公司给不同的人定不同核保结论,看似“歧视”,实则公平。
当保险公司和医生的说法不一时,也是在提醒我们:
有的风险是波涛汹涌,显而易见;有的风险是深藏不露,若无其事。
所以不要因为当下“没事”,就忽略了将来可能存在的“有事”。
还是趁身体健康,风险最小,把能买的保障买够了,才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