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服务
安心赔服务
消费者权益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1888-810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盛世创富保险经纪

官方公众号

盛世创富保险经纪

文章详情

每年领2万5,满期送100万,能赚600万的瑞利年金险即将下

发布时间:2021-09-18 03:50

最近有一款高收益产品——国富的瑞利年金险,即将下架。


以35岁男性为例,交10年,年交10万,收益情况如下:


1.png


学姐简单总结几个点:


① 返还快,收益可观


瑞利年金在投保后第5年就可以开始领钱,每年能拿25460元,活到老领到老。


到80岁时,还能再一次性拿到100万的祝寿金。


到105岁时,总计已经领取了2680360元,相比本金投入翻了2.68倍!


IRR也是稳步增长,85岁时去到了3.68%,收益可观。


② 可附加万能账户


瑞利年金可附加鑫管家万能账户,每年的年金如果不领取,就会自动进入万能账户进行增值。


鑫管家万能账户的保底利率为3%,历史最高结算利率为5.5%,目前维持在4.95%的水平,能创造较高收益。


想看详细的产品测评可以>>点击右方蓝字(录入crm时会加外链)。


可惜的是,瑞利年金险将于2021年9月28日下架,错过就没了。


但更让学姐担心的是,按照国家最近的动作,未来再过几年,这样高收益的年金险,或增额终身寿险,很有可能完全买不到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早已有客观事实佐证:

    一、国家政策不断收缩


从2016年银保监会开始提出“保险姓保”,监管主题就很明确明确: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防范金融风险。


加强窗口指导的动作频繁,连续下发多项管理通知。


所谓窗口指导,简单来说就是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形式,指导金融机构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有行政指令的特征。


◆防范利差损


大家理财,都想要找到可以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的产品。


虽然传统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但在低利率的时代背景下,这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偿付能力的要求会更高。


因为产品一旦卖出去,保险公司需要长期终身保证被保人的利益。


有保险从业人员指出,比如定价利率为3.5%的增额终身寿险,假设运营费用是一个点,保险公司长期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能达到4.5%;如果运营效率比较高,成本为0.5%,那么打平收益率是4%。


这非常考验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部分因资金和投资能力无法做到的保险公司,甚至会采取限售理财险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保障保险公司平稳运营,防止亏损,19年开始,银保监会宣布万能险保底利率从一之前的3.5%降到如今最高3%;以前的预定利率从4.025%降低至3.5%,大量理财险纷纷下架。


利率一降再降,给到我们消费者的收益空间已经被压缩。


但防范利差损风险仍然是监管重点。


2.png


如果未来利率持续下行,目前产品的定价利率也需要相应向下调,为了预防风险,说不定现在3.5%的理财险在未来也会面临停售的局面。


◆防范长险短做


拿增额终身寿险来说,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灵活减保,现金流灵活。


但也正因该亮点,去年年底开始,银保监会频繁点名增额终身寿险,指出“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存在长险短做风险”。


3.png


其实监管这么做也不难理解,对比其他投资型产品(比如年金险),资金领取都有明确的规定:


①最早开始给付生存金时间不得早于保单生效后的第5个周年日;

②每年领取的年金不能超过所有已交保费20%。


但增额终身寿险没有这两方面的限制,资金取用灵活,再加上增额终身寿险前期的现金价值比较高,有些客户将其当成了理财产品,买完之后就退保。


而一旦出现大量退保,容易影响保险公司现金流稳定,扰乱运营,所以引起了监管的干预。


对此,已经有部分公司不再在条款里写明减保,或对在售产品补充减保约定,例如“一个保单年度内累计减保不能超过减保当年度期初基本保额的20%。”


而预防长险短做,加强监管力度,势必还会影响到理财险的上新审批,变得更加严格。


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监管对于条款表述中有“减保”字眼的已经不批复。


产品可预见地会上新慢且少。


这给我们消费者也带来了一定影响:


一是理财险池子里的水(产品)变少,我们的选择也随之变少;


二是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功能也许会受到限制,资金取用灵活性变差。


结合以上全部内容,总结来说就是,未来理财险可能出现:利率变低、灵活性变差、新产品变少的情况。


以后想买到收益像瑞利年金险这么高的优质产品,恐怕很难。

   二、理财险值得买吗?


不管经济环境、政策再怎么变,我们的理财需求(子女教育、养老等)不会变。


尽管现在已经是利率下行的时代,但至少我们目前还有选择的余地,更要把目光放长远,重视未来的利率锁定,提前规划好保本、保期、安全的理财产品。


放眼市场,理财的渠道多样,炒股、买基金、期货、银行理财、保险.......


从理财安全性上来说,银行理财和保险绝对是上乘之选,但可能过不久,银行理财将不再属于投资安全的范畴。


◆银行将不再提供理财功能


9月7日财联社公告,有可靠消息称,理财功能将从银行剥离。


4.png


今后在银行买到的理财产品,均为其理财子公司发行,由市场决定盈亏,收益不确定。


此外,没有理财子公司的中小型银行以后也许不能再新增理财投资,理财功能将被剥离。


一旦该规定落实,投资风险大幅上升,银行将不再是安全保本的保证,我们能选择的投资产品范围又进一步缩小。


◆现在是买理财险的最佳时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从2020年和2021年的投资情况来看,相比于银行理财,保险明显已经成为了更受青睐的理财渠道。



尤其是在经历了基金暴雷后,不少人开始转换或调整投资组合,毕竟有些风险基金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选择未来收益白纸黑字写进保险合同里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是保本、安全稳定的理财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