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逛某宝居然刷到了“全额退保”,好奇使我大开眼界,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时候还能混进来几只“蝙蝠”,想想就有点可怕。
看到订金支付这四个字我就知道不妙,随手搜了下有关全额退保的新闻,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看到一则新闻大概是这样的:
4月17日,小李因为手头拮据,想退保获得一笔钱,缓解一下压力,便在网上搜了退保的字眼,看到了全额退保见缝插针的小广告。小李添加了微信,对方让他提供身份信息、保单等。
4月18日,所谓全额退保的专家让他转了1000元的订金,说成功了佣金里会扣去这部分订金。
4月23日,小李询问进度,对方说由于最近疫情问题,没有这么快。
5月2日,小李再想联系对方询问,发现已经被拉黑,1000元订金打水漂。
今天学姐就来揭开“全额退保”的嘴脸:
本文重点
>>所谓“全额退保”是怎么实现的?
>>这种退保会有什么影响?
>>正确退保流程是怎样的?
所谓“全额退保”是怎么实现的?
不得不说,“退保专家”的流程真的是一套一套的:
为什么他们可以“钓鱼”呢?
因为,为了维护收费者的权益,《保险法》规定如果业务员在销售中存在严重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监管部门投诉并且申请全额退保。
划重点:严重误导消费者。
如果业务员是老老实实按流程走的,也没有夸大欺骗消费者呢?
不法的“退保专家”为了利用这一条来牟取利益,就算业务员一开始完全没有误导,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套话”,套到之后就去向监管部门投诉,保险公司因为压力有可能就妥协退款了。
这不就是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
不过有些人是不是会想,能退钱就行,管它呢?
这种退保会有什么影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种本来就不正当的手法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学姐今天就来给你捋一捋: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案例那样,“退保专家”收完订金,一招“消失大法”,真的是退保退不成,追款却无门。
首先,“退保专家”是会收取高额佣金的,一般是所退款额的30%-60%,扣完佣金之后剩下的钱都快和现金价值差不多了,这样折腾一番最终退了个寂寞?
其次,“退保专家”很有可能给你推荐新的产品,替代你退掉那个,这时候就有可能损失更多了,刚从坑里出来又踩进另一个坑。
看了流程图就会知道,办理这种退保,对方会对你的资料进行一顿收集,身份证号、手机号、保单信息、银行卡号等。信息一泄露,接下来应该就是诈骗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轮番轰炸了,今天中奖沙发,明天涉嫌违法,层出不穷。
近年为了全额退保而恶意投诉的客户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也不是 “任宰的羔羊”,这种客户基本都是被拉进黑名单的,甚至家人也一并被拉黑,俗话都说“祸不及妻儿”,这种不正当手段骗取退款,本来就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好好想想值得铤而走险吗?
银保监会也已经开始重视这种情况,4月份发布了《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
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在公告里提醒保险消费者这三点:
1.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2.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
3.通过正规渠道和流程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有需要可以直接拨打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
正确退保流程是怎样的?
其实,要想全额退保就在犹豫期内赶紧退,又不是不给时间后悔;过了犹豫期,如果不是业务员有什么操作不当,又想退保那就老老实实走正当流程:
一般来说,退保可以退回的是现金价值,在保单开始的前几年,现金价值通常都是小于已交保费的,这里有道一看就明白的公式:
现金价值=保费-佣金-保障成本-管理费用分摊
保费要减去各种费用才是现金价值,因此现金价值会比保费少。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像雇了一个保镖两个月,这两个月你没有遇到过危险,保镖从来没有出手,这两个月的工资不用付了 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保险也一样,保障了这么久,不能因为没有理赔就想把钱全退回去吧,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输打赢要”,很不合理。
写在最后,最实在的还是从一开始就买对保险,比什么都强,买保险不能太随便,关乎自己和家人的保障,多看多学,自己懂了就不会只能听别人说这个保险怎样,那个又怎样。